> 文章列表 > “重阳菊一枝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重阳菊一枝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重阳菊一枝”的出处是哪里

重阳菊一枝”出自宋代方回的《重阳后秋感》。

“重阳菊一枝”全诗

《重阳后秋感》

宋代 方回

盛夏关防少,深秋证候知。

脂寒饶涕唾,肤善困疮痍。

故国山千叠,重阳菊一枝。

醉乡差可可,归路尚迟迟。

《重阳后秋感》方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重阳后秋感》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重阳后秋感

盛夏的关卡渐渐消退,深秋的气候已经显露。

脸上的油脂冷得流鼻涕和唾液,皮肤却容易受伤。

故国的山峦层层叠叠,重阳时节只有一枝菊花。

醉酒的乡愁如此浓烈,回家的路却仍然遥远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之后的深秋景象,通过诗人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的描写,表达了对家乡和乡愁的思念之情。诗人通过对盛夏和深秋的对比,抒发了时光流转、季节更迭的感慨,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赏析:

《重阳后秋感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归乡的渴望。诗中的盛夏和深秋成为时间的转折点,突出了季节的变化和光阴的流逝,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。

诗中脂寒饶涕唾、肤善困疮痍的描写,通过对自身身体的描述,折射出时节的严寒和自然环境的残酷。而故国山千叠、重阳菊一枝的形象,表现了对家园的深情厚意和对乡土的思念。

最后两句“醉乡差可可,归路尚迟迟”,以饱含情感的语言,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用“醉乡”形容对家乡的眷恋,表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醉一般,难以自拔;而“归路尚迟迟”则表达了回家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。

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乡愁的深情厚意,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展现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的主题。同时,诗中所蕴含的对家园、乡愁和归乡的思考和表达,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艺术价值。